您的位置:ag凯发k8国际-凯发官网入口 - 新闻动态 - 行业资讯
返回新闻列表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,不仅是应对疫情影响、提升景区人气、助力行业快速复苏的权宜之计,也是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、实现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的长效之举。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《关于持续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》,再次强调完善景区门票价格机制的重要意义,并从完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、规范景区价格行为,落实门票价格减免政策以及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方面明确了具体举措。
近年来,国家层面多次提及涉及景区门票价格的政策举措。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再度发文,凸显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。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,不仅是旅游业应对疫情影响、提升景区人气、助力行业快速复苏的权宜之计,也是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、促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实现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的长效之举。
当然,完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并不意味着“一刀切”的门票减免,而是要有长期眼光、系统思维,坚持因地制宜,根据不同景区景点情况,选择有差异的价格策略,既要有成本收益意识,跳出部门利益“算大账”,也要有对生态环境负责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,利用价格杠杆做好稀缺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。要坚持长短结合,在服务人民群众低成本享受文旅公共产品、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,保障景区顺利运转,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。对此,笔者提出两方面建议:
一方面,要从完善产业链高度,以全域旅游模式,实现“门票经济”转型升级。景区进入低门票甚至无门票模式,根本在于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,畅通旅游产业链,提升非门票收益。要深刻认识文旅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、资源密集型、文化密集型、人力密集型以及创意密集型的“五密产业”属性,充分发挥综合性、复杂性、季节性、创意性强的优势,在食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等需求领域做好补链、延链、强链工作,助力实现游客在同一景区的多次消费。
从国际上看,传统旅游要素中,旅游经济消费比例一般是游、住、行占30%,吃、购、娱占70%。目前,国内景区景点多数仍然以观光为主,业态尚不丰富,非门票、多元化收益资源开发空间还很大。旅游景区要延长产业链,丰富业态,开发产品,不断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,如在景区周边建设酒店、餐馆、游乐场、文化产业基地等与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;密切与健康、体育、研学、娱乐、金融、农业、林业、通航、房地产、商业等产业的关联,最大化发挥景区景点的串联作用,实现从“门票经济”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。
另一方面,要根据景区景点情况选择性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。相关研究表明,目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总体与国际同类景区基本持平;主题乐园类景区门票价格、博物馆类景区门票价格与国际同类景区相比偏低;但自然景观类景区与国际上同类景区相比价格偏高。此外,一些山岳型景区入园观光车、索道缆车等二次收费成为隐性门票收入。对此,应因地制宜,采取不同的举措。
首先,自然景观、历史遗迹等景区景点,所有权归国家,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,理应让民众享有,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。这些景区收门票的目的是为收回经营成本、维护景区环境和设施、满足运营开支等。因此,这些景区待经营成本收回后,应降低门票价格以显示社会福利和公益性。
其次,对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小,人为活动产生影响小的景区,应逐步扩大减免门票景区范围。目前,全国5a级旅游景区已有多家门票免费,北京、杭州等旅游城市更是走在前面,而其他地区门票相对较高,对门票经济更加依赖,这与其非门票、多元化经营收益较少有较大关系。摆脱这一困境,需要从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,而降低门票价格,则是必须迈出的一步。
再次,完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可在建立行业利益联动机制等方面做文章。在这方面,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初步尝试,如重庆温泉小镇,客人在酒店入住且有一定消费,即可获赠一张温泉票。建议机场、大型酒店、景区餐馆每年以团购价向景区购入一定数量门票,视游客消费金额赠送。同时,游客也可凭借自主购买的景区门票,在其他行业享受消费折扣,从而实现多赢局面。
最后,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敏感或脆弱景区,适当维持价格甄别机制是必要的,不应过分追求低价门票或免费。例如,对于西部一些生态脆弱的景区景点,实行低价门票或免费会带来客流过载,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。
(来源:中国旅游报 作者:特约评论员 马振涛)